吳憲宗系友
東吳商數系第十七屆(77級)畢業系友
時任:中央銀行外匯局

依自己的喜好選填東吳商數系

非常不喜歡需要記憶背誦型的科目,因此高中分組的時候選讀理工組;也因為父母經營印刷機械製造公司、自己對數學有興趣,所以將「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填入大學聯考的志願選項中。雖然不知道「商用數學系」唸些什麼內容,不過,依照「商用數學系」字義上的解釋推論,學習的重心應為商學和數學,這樣的組合對我而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受到父母的影響「公務員」是我的最佳選擇

除了個人的興趣之外,從小耳濡目染下受到父母經商的影響也間接接觸一些基本的商業概念,在修讀「會計學」與「經濟學」時並不覺得特別困難。此外,「商數系」的基礎課程「微積分」與「代數學」也算我的強項,所以,在大三的時候系上的必修科目幾乎全部修過並取得學分,升上大四後選課的考量就完全不受限制海闊天空、自由的選修自己想修的科目。

這樣的安排完全是從小看到父母經營印刷機械製造公司處理相關營業問題(業務、工廠運作、人事管理等)瞭解到經商的難處,因而能夠理解並接受父母對我的期待,希望我的未來能夠從事「公職」;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也不喜歡將來像父母一樣經商,只要想到需要管理許多員工,就會覺得頭痛有困難。經由客觀分析評估的結果,認為從事「公職」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上下班的時間固定,更可以利用下班時間充實培養自己的興趣。

數學的訓練就是讓自己能夠評估哪個是「最好的選擇」,只要內心認定是對的、可行的方向,騙得過自己也算是成功。「公職」這條路很好,為什麼要違背父母的期望;如果,聽從父母的意見對我是更好的選擇為何不去做呢!更何況我的英文能力並不強,對我而言公職考試不需要考英文,成功的機率更高。

既然希望自己以後要走公職這條路,就要期許自己能夠在大學畢業後參加公職考試並取得公務人員任用資格。因此,最好在大三前完成學系規定的必修科目,並開始思考自己要報考哪一個考試類組(商數系的課程規劃內容並不符合特定項目類組的考試科目)。必須在大三大四前先選擇好準備報考哪一類組考試,確定方向後開始準備、蒐集資料,以便利用大四的空堂時間先旁聽他系相關公職考試的課程。當時我決定報考「金融類組」考試,大四便先到國貿系旁聽應考科目「貨幣銀行學」,選擇旁聽是為了不想給自己造成很大的負擔,先蒐集相關資料瞭解課程內容,目的只要先理解這個科目的內容大綱為何。

藉由專業補習協助自己通過考試

服完兵役後到產物保險公司擔任核保工作,白天工作晚上補習;評估自己能不能夠接受新的科目內容,並評估自己有沒有機會可能通過公職考試。經過半年的評估後決心辭去工作全力準備考試,預估自己再準備半年應該就可以參加考試,堅信只要充分的準備就能夠通過考試。其實,選擇適合自己的考試類組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能夠通過公職考試的門檻。利用半年的時間去準備考試,如果通過考試日後便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就長遠的人生而言這是一件值得努力嘗試的事情。

我認為參加補習很重要,「會」是一回事,「考試」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人「會」但是考試考不過。參加補習對我的幫助很大,讓我能夠依照補習班的進度按部就班照表操課準備考試;更能借重補習班的專業輔導、掌握學習重點。自己也要勤做考古題瞭解過去的考試內容並驗證自己讀書的方向是否正確。參加考試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通過考試,必須能夠抓到考試重點,期待自己考一次就OK。我會把很多事情分開思考,唸書和考試是兩件事;成績好不見得考試就考得好。很多考試科目在大學時並沒有修過,但是若要以求學問的讀書方式準備考試,並不見得一定有好成績。參加補習的首要目標就是期待能夠通過考試,考過的人才有機會可以在工作中融會貫通所學,進入職場後在職進修更為重要。

現代年輕人的特性很極端化、兩極化,不是成功就是失敗。能肯定自我價值,對自己有信心、想做好是成功的基本條件,有目標和方向雖然辛苦但只要努力去做一定會成功,如果茫茫然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就只能渾渾噩噩過日子。有務實的目標才能有平順的人生,興趣是不能當飯吃的。加強培養自己的信念,「想做就一定做得到」這樣的觀念非常重要。就算沒有通過考試,放榜後也會先找工作,先有工作、有收入才能追求興趣,這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道理,如果自己的營生都有問題就更沒有資格談論興趣。當然,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的另一個觀念: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那麼幸運,可以把興趣當成工作;世上也沒有幾個人可以這麼幸運的。最重要的是先要有固定的工作,工作和興趣是可以分開的。

好朋友可以成為自己的眼睛

學數學重要是學邏輯推理重於運算能力,學數學的最大優勢就是「理性評估」,實際評估自己的強項、最大的本錢和最佳的選擇。每個人都有上天賦予不同的能力,發揮自己比別人好的部分便能夠快速的看到成效。畢竟多數的學生常常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20年後自己要做什麼也不是很清楚。與其鼓勵同學朝自己的興趣發展,不如先從自己表現較好的、較專精的能力選項中,培養發展成自己的優勢。

高中的成績還算不差,但是高三的模擬考試分數卻不高,沒有明顯的進步。那時出現生命中的一位貴人-我的高中好同學,他分析我的考情認為我在高一高二的理化成績很好、英文不佳,花一樣的時間複習卻得到不同的分數;在分數上,讀理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讀英文則沒有理化的成效高。可是參加大學聯考的重點就是要能夠考上大學,所有努力的目標就是要達高分。因此,建議我不要認為理化基礎強就不複習反而花時間讀英文,這樣反向操作的結果是我很用功但模擬考試的成績卻進步不多,建議我應該改變讀書策略。還好我有聽從他的忠告,說真的,英文要考高分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自己如果還不知改變還在花時間補強英文,可能就考不上大學。因此,非常感謝這位好同學的建議。

這更讓我體認到需要瞭解自己的強項與弱點,因為我的讀書習慣不喜歡背誦,「統計學」需要背公式,微積分靠現場推導就可以計算;所以,我不怕考「微積分」但有點怕考「統計學」;在數學項目中「代數」行「幾何」不行。因此,參加考試的科目一定選考「微積分」或「代數學」。

民國80年高考及格分發至中央銀行外匯局

選擇考試類組時採用推理的方式,評估考試科目投資報酬率的高低,如財政學就可以報考七種考試。但最後仍須等到報考時公告的實際錄取人數而定,每項類別當年度的出缺名額都不同,報考項目當然要選擇出缺人數最多的類組以提高自己的錄取率。最後很幸運地分發至中央銀行外匯局服務。

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其次是強者,再其次才是強者的公司;學生時期最大的投資就是自己,讓自己更多元化、語言能力比別人強就更易成功,要不斷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你是自己的主人,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增加自己的價值,這樣換工作便不成問題。所以在工作上我有所堅持,重點是你要的是什麼。

現在的公務人員並不如想像中的輕鬆,工作壓力也很大,在不同的領域中也需要在職進修。我的個性並不會盲目的跟隨外在的潮流,自己會選擇有用的項目進修。但不論做任何選擇,最基本的是先加強自己的語文能力,英文是國際會議的通用語言,如有餘力要學習第二外語則推薦日語。除此之外,在求學時代就該先準備相關證照的考試,在學校時先考過理論性的東西,等到工作後再回頭看書有時會覺得太過理論,與實務有點出入。

常以「無慾則剛」勉勵自己「看自己首要的是什麼」,下定決心做好選擇,選擇後就不要受外界誘因所影響。「穩定」是公務員與外面工作唯一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最大的優勢。選擇當公務人員就不該羨幕台積電的員工(公司的名聲好)、或自行成功創業的老闆(很自由),那是因為我自己選擇做一個公務員(穩定的工作)。

望著遠方,路才能越走越遠

只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越高,會一些別人不會的,職場上便更有價值。就像走路一樣要看著遠方,目光放得越遠、路越好走;假設只低著頭走路是很容易摔跤的!如果已經規劃好未來的五年要做什麼,現在便能開始準備,更容易達成目標、成功的機率也較高。反之,期待自己明年就要通過某項考試,很容易操之過急、給自己太大壓力。像我準備「公職考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我進入大學後就開始朝著這個方向準備,和大學畢業後才要開始準備考試的其他同學相比,當然是我的勝算比較大。

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規劃,愈早規劃退休生活越有優勢。退休後想要自己創業,與其計算需要多少存款以供退休後生活使用,不如想想退休後可以做什麼事業進而創造收入;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只依靠退休金生活,一般人的做法也只能在退休後儘量的省吃儉用、量入為出。因為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是無法預測的。有一筆定額的退休金並不會讓我有安全感,金額的多寡我也不在意,認為唯有保持「金錢流量」才能提升退休後的生活品質。

因為退休後「金錢流量」的觀念,現在就開始蒐集相關資訊進行評估與準備。哪些工作是自己老了可以做的工作,在年紀大體力差、無法擔任勞力工作的客觀條件下,開發適合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業。個人觀察「小型創業」在未來市場極具發展潛力,營業額從開始的一個月2萬元,到現在一年3億4000萬的萬里麵包店「亞尼克」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不過,自己一定要清楚的知道,金錢、時間、自由等資源都是「交換」得到的,有「交換」的觀念就不會有「失去」的感覺,用時間與自由換取金錢、相對也可以用金錢換取時間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