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智夫系友
東吳商數系第二十四屆(84級)畢業系友
時任:精誠資訊技術處長

 天氣晴朗的午後,系友採訪小組出現在中正紀念堂附近的一家咖啡館,這一次為大家採訪到的是84級的姜智夫學長。也許是同樣身為東吳人特殊熟悉的吸引力,讓我們很快的就在人群中找到學長順利訪談。

 一個從新竹來的大男孩,在大學聯考選填科系的十字路口,因為「商學院」的關係,選擇了商用數學系,放棄資訊管理學系,雖然兩個學系的課程學習與發展目標並不相同,但是,從學長身上,我們卻發現商數本質與資訊技術兩門學科的相輔相承,以及融合應用的展現,同時也驗證著「選擇與放棄」並非是絕對的,反而是「兩條平行線折射後看似相交」,因為學會選擇就是瞭解自己,在權衡利弊中展現自己的睿智;而放棄就是審時度勢,在短暫休息後獲得重生的力量。

 學長回憶起,十幾年前的商數系主要分成四個發展面向,包含數學統計、資訊電腦、保險與精算等,當時學長選擇了與自己興趣相近的資訊組別,並且透過系上原文教科書的學習,奠定了自己的外語能力。

 雖然後來因為某些因素,無法完成出國唸書的夢想,但是,學長在學習的道路上從不曾間斷,不管是EMBA的進修,或是職訓局的補助課程,都因為強烈的自我成長動機而主動學習,甚至努力向公司上級提出進修補助計畫,所以,他懇切的建議學弟妹積極主動求取知識,並且藉由原文書的學習來理解專業科目,會比閱讀中譯本的學習來的清楚,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語文能力。只要妥善利用求學階段,就增加自己未來職場競爭力!

 在大學求學階段,學長參加了橋藝社,因此,常常會在橋藝中心碰到陳兆麟老師。另一個印象深刻的老師則是馬淑瑩老師,因為學長跟馬老師住在附近,馬老師都會貼心的叮嚀學長騎車要注意交通安全,愛惜自己生命。

 大學畢業服役退伍後的學長,因為熟人推薦而進入精業電腦公司,經過三次的工作轉換,目前已經在精誠資訊任職八年。學長的每一次工作轉換都是被挖角的,也許,從現在金融風暴下的就業市場來看,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相對的,因為學長的工作能力與自我要求的認真態度深受肯定,才能在職場上一帆風順。所以,學長他認為在「工作態度」與「工作準則」上,我們都必須認真負責、謹慎執行與精益求精,才能受人肯定、令人尊重,進而累積自己的人脈,打造屬於自己的人脈存摺。

 其中,「工作準則」即是美國品質管制專家戴明博士所提出的PDCA循環,P—plan(計畫):確定方針和目標,擬定活動計劃;D—do(執行):依據計劃執行;C—chcek(考核):檢討執行狀況;A—action(行動):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裡,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適當推廣,記取失敗的教訓,作為下次改進的回饋。

 此外,學長也建議未來想要從事資訊技術方面的學弟妹,「溝通協調」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遠比專業知識與技術來得重要。在企業管理的公司體制下,財務與資訊部門通常都會需要科班出身的背景,才能在工作上得心應手。所以,針對一般技術人員而言,雖然專業知能是必備條件之一,但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卻是更加重要。「溝通」不僅是現代人生活中的基本元素,也是職場上基本的工作能力,不論是與公司主管溝通,或是與顧客溝通,都必須藉由溝通協調來促進了解與凝聚共識,才能順利完成組織目標與遠景。

 在台灣傳統企業思維下,技術人員工作到一定的年資後,即將會面臨到管理階層的職涯轉換,不像國外的企業經營體制,重視技術階層。因此,學長也特別叮嚀,學弟妹在未來職涯規劃上,必須了解職場大環境的趨勢走向,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夢想,努力的向前邁進,實現自我。

 相對的,現今時下的年輕人講求對價關係,普遍忽視「工作習性」與「職場生態」的重要性,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的轉換工作跑道,不僅是求職的一大禁忌,也是個人工作經歷的缺陷。畢竟,一份工作往往需要做個一年半或是兩年的時間,才能學到箇中經驗和技巧,真正擁有一些帶著走的能力。因此,學長表示職場新鮮人一定要調整健康心態。

 而今日,許多社會新鮮人找工作依舊抱持著「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的心態,是一件令人憂心的事情。學歷並非萬靈丹,唯有「態度決定一切」,建立紮實工作的態度,培養自主自發的精神,並且透過時間與經驗的累積,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即是最具競爭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