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琳系友
東吳商數系第十五屆(75級)畢業系友
時任:力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軟體開發事業部經理

資訊相關的學系都可以接受

 了解自己的能耐,不喜歡背書、覺得背書很累,對地理、歷史沒興趣所以高中選擇理工組。當時,大學聯考只有少數志願選項可以選擇,大家都一樣,依照前年聯考錄取的分數選填志願,按聯考分數高低,分發到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入學後才知道商數系隸屬於商學院。高中開始對資訊有興趣,只要與資訊相關,讀什麼系都可以接受,對我而言,讀「商學院」或是「工學院」沒有很大差異。

 我的大學成績很差,求學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林大風主任。林老師教學非常認真,上課常問同學問題,答錯就必須站著上課,等到有同學答對了才可以坐下,常常發生全班沒有一個同學答對,到最後,大家一起站著上課。很能體認林老師認真教學的態度,想把自己所學毫不保留的全部傾囊而出,但同學們的程度實在不佳,和純數的距離很遙遠,無法完全理解老師教授的內容。謝志雄老師會在上課時諄諄教誨,和我們講述人生道理。對於黃文隆老師的教學方式接受度最高,因為能夠掌握黃老師的教學方向,比較好準備。但是,其他沒興趣的科目則學得很差,很多科目三修才過、大學三年的暑假都在學校參加暑修。


讀書要領、首重理解

 現在回想在大學時,課業上的收穫並不多,反而是老師們認真教學的精神、態度值得我們效法學習。基本上,讀書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常打混過日子不認真上課,僅有少數某些特別有興趣的科目、或是聽得懂、理解內容、跟得上老師進度的科目我才會認真學習。某些科目(應用數學類)我學得還不錯、很有心得,純數學類的科目(微積分)就不行了。我的經驗是,第一次上課聽得懂,後續課程內容也聽得懂,清楚老師教授的內容便很容易吸收,上課就很輕鬆愉快;開始(第一章)若聽不懂、自己又沒下工夫研究理解,接下去也很難聽懂,只能勉強硬撐著上課,其實無法完全消化吸收內容。現在知道,當時沒有掌握讀書要領:聽不懂就應該先下工夫、花時間瞭解基礎概觀,後面接續的課程才能順利進行。

 國中畢業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電腦、也很感興趣,很想走資訊領域,但是自己的成績差、無法考上資訊系,還好商數系也有規劃相關的資訊課程。大學畢業後並沒有刻意規劃自己的發展方向,雖然想要繼續深造、讀資訊研究所,但是我的成績還是差、考不上,也就順其自然先當兵,服完兵役後就業找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工廠的資訊部門,從此與資訊領域結緣。大學畢業後是否應該直接升學讀研究所,我的感受是工作後再唸書會很辛苦,但是大學畢業後直接考研究所,如果自己沒有想清楚要走什麼領域,只是盲目跟著同學報考研究所,對自己的幫助並不大。前者的優勢是比較務實,能綜合參考企業所需、自己不足之處、想走的方向…等作為自己報考系所的選擇。工作後選擇的方向、領域,更能掌握結合實務應用,現在也有許多研究所標榜與業界相結合,就是希望達成學以致用的目標;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走學術研究路線。


依自己的長處選擇適合發展的領域

 針對目前商數系所規劃的發展方向,建議同學們想一想。要走資訊領域,除非對資訊非常有興趣,資訊要學的東西日新月異,無法和以前相比。現在除了學習程式語言之外,要學的課程真的是多太多了,以學系的立場無法開出這麼多課程配合資訊業界的需求。近來公司與學校搭配合作,發現一般學校的政策做法有二,一是直接在學校培養高階資訊人才,但是這類高階人才就業後仍需要一段調適期,才能跨過「學校所學」和「業界所需」的鴻溝,難度較高。二是直接訓練業界所需要的基礎工程師,這種方式通常會透過「製商整合計畫」以了解業界的實際需求,學生先透過合作計畫與業界接觸,畢業後進入業界可以立即上線工作。另外的方式是先進入業界工讀,目前和公司合作的是北科大碩士班的學生,同學們可以一邊在學校學習課業,一邊實際參與工作瞭解業界實務走向,畢業後直接到公司上班銜接沒問題、不需要調適期。用這些合作方式幫助同學降低進入資訊業的障礙調適期,這些合作方式也是目前企業徵才的管道之一。

 若考慮選擇保險精算領域,政府開放金控公司後保險業越趨複雜化,雖然專業的「精算師」難求,個人認為,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精算人力需求量並不大,反而是業務人力的需求遠超出前者的需求。更何況,並非人人都可以通過精算考試、當「精算師」。在我看來,業界非常缺乏財務工程人才,需求量很大。管控公司財務雖然是少數核心人士,但實際操作過程中仍需要專業人員提供訊息;需各地專員收集區域財經資訊,匯總各地訊息以供高階決策判斷。「商數系」有別於「國貿系」並專精於數字計算,收集整合相關資訊的過程中需要用到統計、資訊、金融商品…等工具,幾乎所學的東西都有涵蓋到,商數系非常合適發展財務工程,相信財務工程人員將來會很熱門。

 不過,財務工程人員需要有天分、頭腦靈活,不容易養成,單從理論上很難理解整體性的投資操作考量。財務工程人員非常需要實務投資訓練,大學時曾修過經濟系所開的一門課,科目名稱我忘記了,是一個值得推薦的訓練方式。老師讓同學們模擬以相同的投資金額操作股票,期末評比投資績效,並算入學期成績中,讓我印象深刻、難忘。現在的投資項目更多樣化:基金、債券、金融商品…等,更需要有效的運用資訊工具與整合能力。個人將「財務工程」視為:專門運用工具的專業人士。大家所學的「東西」都是工具,只是區分為操作、運用、規劃…等不同等級,擁有最高層級的條件能力才能做規劃工作,一般基礎訓練的人員僅懂得如何運用工具。


有效的溝通最重要

 畢業後一直都在軟體資訊領域工作,3年前才進入力麗公司,之前與印度公司合作,代理其大中華區域的產品與人力仲介。最有趣的工作經驗是和印度人合作的這段時間,不僅學習軟體,溝通的智慧更是高難度的學習挑戰。異國文化差異大,剛開始發生很多狀況,如印度人想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一到北京立刻要我找客戶談生意,他們不了解、也無法接受中國人做生意的「交情」模式,難免會發生爭執,必須藉著不斷溝通以化解雙方誤會。工作當中見識到印度人對軟體的執著,學習他們的觀念和能力。印度軟體工業分工分層精細,曾經遇過一個人做了5年相同的工作內容(系統檔案結構),理所當然就變成該項的箇中高手。不過,也是因為民俗風情大不同,種姓制度讓印度人安於不同階層的分部功能,才能甘於做自己的工作。印度擁有發展成熟頂尖的軟體工業,基礎教育做得很好、也很普及,分為地方、區域、全國性…等不同階段的學校,進入全國性學校的學生素資都很好,畢業後幾乎都可以進入全國前十大的公司工作。這樣的軟體公司幾乎都有國際高級CMMI level 5認證(台灣目前的水準大約在level 3)提供軟體品質保證,員工約幾萬人、人力素質超強、分工切割細微,有能力承接全球軟體訂單。


系統整合使資訊更通暢

 目前進行的工作項目是協助企業做電子化,可以申請政府單位的e化專案補助經費,以符合政府輔導規劃的方向:著重於企業間、不同公司間的電子化及全球運籌的佈局。以力麗集團為例,整合不同體系(水平與垂直)的廠商,讓各公司的IT系統能將必要的部份整合在一起。整合對象不僅只有台灣區域內的公司,而是放眼世界全球。結果將會出現不同於以往的商業營運模式,全球運籌中心的商業營運模式似乎成型。整合的過程需要溝通、理解、規劃,先做詳細的商業模式分析、判斷,當中可以運用很多不同種類的分析工具,或是不同切入點的分析模式,修正分析結果成為最佳提案。

 舉例:一個商業營運模式原本是販賣原料的公司,面臨原物料的利潤空間受到壓縮,企業想要創新改變,轉成販賣成品。從原料到成品之間有很長的生產線路,若想要自己製造生產會先面臨沒有設備、技術的問題,無法憑空生有;如果要整合相關的下線配合廠商,更是高難度的挑戰。將原本的「客戶」變「廠商」,整合成統一接單、出貨的營運模式。如何規劃出最好的模式、降低廠商的傷害度,必須經過不斷溝通、修正成為大家共同認同的模式,最後再架IT系統、執行發揮功能。

 整個計畫基礎架構於不同工具的運用,企業不用擔心整合的方向是否正確,透過政府專案機制內的輔導審查專家,借用他們豐富的輔導經驗,推動企業正確的發展方向。IT僅是基礎的工具不是最後的手段,工具可以任意結合,規劃好、談好後再架上IT系統。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經過詳細的規劃,現在執行的溝通方式打破以往「系統分析師」與「使用者」的界線、採用網狀串聯的模式,以免傳遞過程中造成不同的認知差距。參與執行、完成整合計畫後,不僅可以讓你非常熟悉IT系統,還能更瞭解企業文化。


工作甘苦談

 做好公司間的整合計畫很困難,每個公司使用的IT技術系統不同。如何相互配合、規劃一個大家都認同的整合模式,才算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後續需要執行更高難度的串聯工作:各公司如何相互配合修改系統前端的連結介面,並訂定中間資訊交換標準,逐步落實修正以達連結順利、整合成功。基本上必須具一定規模的公司,才有實力連線、落實執行系統整合。因此,以後每個公司的資訊程度會有很大的差異,IT程度比較好的大公司和無法推動整合的小公司,兩者間落差變大,在商業上會自動產生排擠效益。

 除此之外,更需要瞭解企業活動流程,詳細掌握各部門的相關業務。IT系統由最基本的功能往前、往後串聯,僅是基礎工具,前面的基礎模式規劃好最重要。目前業界缺乏這類的相關人才,以前的學生所接受的訓練都是偏重某些方向,在求學階段未接觸過、甚至不知道「商業流程與系統整合」這個新領域。還好,某些部分可以參考商業自動化的精神,不但制度系統面要規劃好、更需要熟悉理解企業營運模式:接單、生產、出貨流程、管理訓練制度面的內容…等。國內很少有專門研究這個領域方向的科系,就我所知目前僅有北科大一個科系。現今較常用的方式是和企業合作,業務實務接觸到有需求時再行補強訓練,溝通和談判是整合中最困難的地方,需要先規劃好、再執行實作。

 目前的現況是,大公司幾乎都是朝向全球統一接單、國外出貨(到今年為止,台灣的電子產業約有七成採取國外出貨的方式,明年若更多公司關閉台灣的製造工廠,數字肯定會更高),多數公司的營運模式是全球資訊同步化:從統一接單、生產、出貨的資訊全部相同。選擇營運總部的設立地點需要考慮的條件很多,受到區域資訊基礎建設完善程度、傳輸速度、安全…等因素的考量下,設立的地點仍以台灣為首選(這也是政府的期望),以方便掌握傳輸訂單、採購、生產、製造、配送、物流…等商業資訊。除了瞭解企業商業流程之外,一般公司幾乎採取台灣接單、大陸或東南亞製造及出貨的模式,資訊傳輸、管控與連結各地間物流運輸的時間更是重要關鍵。


學習面對、處理問題

 目前資訊業的基層人員流動率很高,所以企業會調整投資比例、謹慎挑選投資對象,降低新進員工訓練的成本,增加員工在職進修的邊際效益。因此,新進員工必須具有基本的貢獻能力,專業證照是提供實力的最好證明,主考官在面試時會以應試者所提供的專業證照多寡為最基本的篩選方式。除此之外對公司要有基本的瞭解,口才要好、至少要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讓主考官瞭解你的優點。大規模的企業聯合徵才方式多數以筆式為主、口試為輔,但是如果是參加單一公司一對一的面試方式,需要誠懇及專心的回答問題,盡量不要發生失誤。

 資訊業現在採用新進的開發模式(XP模式),程式設計師直接以網狀串聯的方式收集使用者的相關需求,不同於以往單靠SA單線垂直處理。面臨越來越複雜的IT系統,網狀溝通很重要。雖然,面對「電腦」是很簡單的事,但使用者是「人」,要「人」覺得好用才重要,所以有效的溝通成為IT系統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從不同大學畢業的學生有不同的特色,企業界大致上都能感受到。一般人的觀點認為東吳是教學型大學,每次上台報告的學生總是那幾個人,建議同學們還是需要加強訓練表達溝通能力,以我的觀察,表達能力較強的同學在職場上較有發展的機會。

 期許自己更深入資訊領域,工作上發現自己有興趣的新領域,知不足、進而求學多讀書、學習相關新知識。每個階段看到的層次、感受都有所不同,推廣所學、實際運用於工作上、累積相關實作經驗,才能更進一步充實自己的實力。考上東吳資訊系碩專班後,剛好轉換工作到力麗公司,工作穩定性較高更能兼顧讀書。轉換工作重點不在於環境(人、事、物)的變化,而是在於個人的能力問題;經歷與印度人合作的那段時間,學習遇到困境不要怪罪外在因素,而是應該加強自己的適應力、EQ能力。在不同文化的衝擊訓練下,調整強化自己的適應力、快速正確的找到自己的立足點,讓自己有機會發揮所長。

 座右銘是學習、習慣面對問題,了解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