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維系友
東吳商數系第二十七屆(87級)畢業系友
時任:第一銀行金融市場事業群組合商品部初級專員

 當年選擇商數系的原因是:名字聽起來好聽,不像純數,也不像應數,當然也跟考試落點到這個學校有關。

 我大一、大二參加了2年的排球社,也參與學校校友會的活動。透過排球社,認識了很多學長姊,使我在畢業以後尋求就業方向時,可以向他們請教畢業後的出路。由於大學有2年的時間參加排球社,因此排球場也變成了我回憶大學生活印象最深的地方。

 大學時期,有些老師的認真教學使我印象深刻,包括:黃文隆、馬淑瑩、謝志雄、陳炳雄等老師;科目方面,高等微積分是一門打好數學基礎與訓練邏輯思考能力的重要科目,雖然當中的理論在出社會後的工作上不一定用得到,但是學會那些理論卻可以加強我們在數學方面的邏輯思考能力及很多重要的數學觀念。

 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友邦信用卡公司做持卡人的風險控管工作,第二份工作在聯邦銀行擔任IT(資訊部門),後來轉到第一銀行擔任IT。我在第一銀行工作的時候才確立我的工作志向,原因大概就是發現IT做久了覺得蠻累的,另一方面發現財務工程才是自己比較有興趣的區塊。因為大學時期就不喜歡唸IT跟會計纇的科目,但是目前的工作卻是幫IT及會計部門寫程式,加上最近有機會換到財務部,於是就想藉此機會發展自己在財務工程方面的專業。其實我對數學一直有濃厚的興趣,這次的機會讓我順利的轉換跑道,心想:如果工作上能接觸比較多數學方面的領域,將會讓我比較有興趣去接觸,當時想轉任財務部,除了有機會,也是看見銀行的財務部是接觸數學領域比較多的部門,猶如保險公司接觸數學較多的是精算部門一樣,我便想去嘗試看看。

 回想當初為了畢業後能進入保險公司的精算部門,確實也努力的在大學時期通過微積分及線性代數的檢定考,但是畢業以後卻無法如願進入保險公司工作,後來進到友邦信用卡公司以後,又發現自己的IT專業能力不足,於是在進修完IT相關知識以後,便換到聯邦銀行擔任IT,但是畢竟IT不是我的興趣所在,終於能在第三份工作的時候,有機會轉換到自己喜歡的部門,這樣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對我來說也格外珍惜。

 在工作心境轉換方面,第一份工作在外商,自己在當中做得很愉快;之後轉到聯邦銀行,算是比較local(本土)的公司,的確花了一些時間適應;後來換到了第一銀行(以前曾是公家機關,所以官僚氣息較濃厚),工作環境又大為不同, 也花了一些時間適應。面對工作壓力時,我常常藉著打球、爬山等運動的方式來舒解壓力。

 我覺得:大學時期,參加社團活動是有其必要性的。雖然本身並沒有在學業與社團生活中取得很好的平衡,但是參加社團卻可以讓我學習到課業上沒教到的人際關係及表達能力,還可以與更多不同科系的學長姊互動,對畢業後的職場生活較容易適應,跟職場上的同事相處也比較知道如何去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學弟妹在學時期,如果可以,盡可能的參加社團活動,當中會有很多課業上學不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