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之翰系友
東吳商數系第二十四屆(84級)畢業系友
時任:三商美邦人壽市場科主任

前言:

 曹學長與妻子同為商數系系友,本次有幸訪問到他,除了佩服學長本身具有清楚的思維、在面臨前途的抉擇時能果決判斷外,對於學弟妹們所提的建議亦珍貴而實用,盼望本次訪談內容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訪談內容:

 選擇商數是因為我從以前就很喜歡數學,所以原本在挑選科系時,即以數學為主要志願,加上自己不喜歡唸純數,且認為數學可以活用在生活中,因此當時第一志願選擇政大應用數學;第二志願即為東吳商數。

 就讀商數系期間,我發現自己是標準的商數人,我給自己的四個字是:逢「英」必當。過去商數系的學生有半數以上的英文都不好,我大一英文上下學期被當、英聽也曾被當過一學期,甚至連大二選修的商用英文也沒有過關。也就是說,幾乎所有與英文有關的科目,我都曾經被當過,後來只能藉由每學期的暑修過關。

 回想當初求學時,我比較不適應的是上課部分。由於系上普遍使用英文書,對於大一即要學習許多數學基礎科目的我,對於上課內容幾乎無法理解,常常老師在台上演算,台下的我雖知道過程,卻不瞭解其中的原因,加上我聽不懂老師所說的英文,學習上就更加吃力。猶記得大一上學期,我的微積分被當,深究其原因,竟出在我無法理解英文的題目,後來是藉由硬背關鍵字,以及尋找翻譯書籍才克服對英文題目閱讀的障礙。

 在社團生活方面,我大一擔任班代,大二成為系學會會長,之後也參加了橋藝社、吉他社、康輔社等,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系學會以及康輔社,而吉他社則是我高中時代即有涉獵的部分。對我來說,只要時間許可,我都想擔任所參加社團的幹部,因為我認為:多接一個幹部,就等於多一點學習。我的想法是:「除了平日在社團學到他們教的東西以外,可否再學其他東西?」像我在吉他社時,我接了一個活動,在那當中我學到了如何辦活動;在康輔社時,我接了營隊服務員,便學到了關於營隊的相關知識,這些都是很好的經驗。

 社團的生活猶如一個小型社會,我身在其中的觀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小團體,在小團體中,有時某人跟某人吵架、摩擦、或是談戀愛,放大到社會,也幾乎都是這樣的現象,比較不同的是:社團不像社會中有晉升、加薪、考績等現實的事情,彼此間的感情會更融洽。

 談到課業與社團的平衡,我認為是時間管理的問題。像我大二擔任系學會會長時,我已預期自己會忙於社團,因而少修了一些必修科目,然後於升大三的暑假期間先將英文以及微積分補起來,再於大三時專攻課業,如此的方式讓我大三的成績不僅全數過關,還能領取奬學金。如今回想起來,我認為是選課技巧所致,由於我對做報告很有信心,既喜歡上台報告,又很會整理報告內容,因此我大三時,選擇了多數要做報告的核心課程,可能也因此提升了我的學期成績。

 大學畢業前,由於自己想考高普考,而沒想過唸研究所,即使後來報了兩間(統計與商研),甚至差一點考上,也知道自己若考上了一定會去唸,但還是慶幸自己沒有考上,因為知道自己並不適合唸書。現階段雖有心想讀研究所,也因為工作過於忙碌而暫且不考慮。

 我認為:不論是大學畢業生想讀研究所,還是工作一陣子想在職進修的人,都要很清楚地知道「為什麼這麼做?」讀研究所並非只為了一張文憑,也不是為了更好的薪水!目前在台灣,高學歷已經不代表高薪,以我在過濾履歷表時的經驗,一些即使有好學歷、但卻不是我聽過的學校畢業生,我幾乎不予採納,原因在於現在的大學升學率過高,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企業在初步選用人才時,會優先考慮以往即存在的大學,而非技術學院改制的大學。鼓勵學弟妹:若真的要唸研究所,而且也朝著自己真的想唸的方向,就努力去讀,因為在這兩年,可以先把一些證照考起來,或是將精算考試考完,如此既沒有浪費時間,也能在自己有興趣的事上多加充實。所以是否要繼續唸書因人而異,重點是要知道為什麼這麼做?如果不知道就不要唸,才不會白白浪費兩年的時間。

 商數系的學生很幸運的是:不用培養第二專長,因為系上已經給了我們一大堆專長,也就是什麼都能做。商數人未來的出路包括:保險、統計、資訊等,這些科目之後也都有接續的課程可以修習,這是本系的一大優勢!以我目前的工作回頭看以前求學的時候,常覺得有些遺憾的地方是:當初因為自己想往統計的路發展而沒有多修壽險數學以及保險精算的課程,不然相信對於目前從事保險行業的我來說,應該會更有幫助。

 大學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柏克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擔任市場調查分析員,工作內容主要從事大型企業委託的案子,為他們做市場調查問卷、並分析可行的方案。我於其中參與了部分的問卷設計,主要還是針對問卷作分析、寫分析結果報告,例如:一些知名的大師於演講所報告的文字及數據,幾乎都是從我們的分析結果得來。這份工作做了半年之後,因考慮此份工作較為無趣,且認為已經學會問卷設計、分析、寫報告的部分,加上自己個性較為活潑、積極,於是便離開這家公司。這份工作的取得,要歸功於大學修了洪明欽老師的統計課程,以及陳炳雄老師開的機率與統計等課,這對我從事這個工作很有幫助!尤其是修陳老師的課時,由於老師期末考時,習慣用寫報告的方式,對於擅長作報告的我來說,無疑是如魚得水的一件事!我很感謝當時陳老師在普遍報告遭退件的時候,讓我們組的報告一次過關,這也鼓勵了我繼續修陳老師的課。此外,我也修習了莊聲和老師及張揖平老師的課,我將這兩個老師的課程歸類為:完成統計的工具類課程,像是當時張老師所開的實驗設計課,我學到了SAS程式,這是用來做統計分析必須學會的程式之一。

 我的第二份工作迄今是在三商美邦人壽工作,從民國88年迄今將近十年時間,除了其中的3年轉作業務以外,其餘均做教育訓練區塊。我的工作內容主要從事業務員的訓練,此項教育訓練不同於新人的訓練,而是需要不斷開設課程,為公司內部的營業員做訓練,舉凡新進業務員的專業知識、保險商品的內容、銷售技巧、還有成為主管後的一整套訓練,都是我的工作內容。這項工作須具備的是熱心、以及工作態度,因為具備熱心多去幫助人,就可以快速累積經驗值,而無須親自體認,如此可以節省一些摸索的時間,這是我認為從事這項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其次是態度,由於辦一個課程從企劃、廠商聯繫、場地安排到資源準備,課程當中甚至要身兼主持人、音控等工作,如此下來,將無法專心聽講員的內容,也會因此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依我剛接觸這項工作的經驗,我於活動結束後,會主動將想學的課程內容帶回家閱讀,並透過錄影內容學習講員的上課方式,連續三年下來都是如此,即便換成自己上台當講員,我也會透過錄影檢討自己在台上表現的缺失,要求自己在每次上台時都能多一點進步,這就是我所說的工作態度。這份工作剛開始必須是從辦活動來訓練自己的行政能力、然後訓練自己可以編寫教材、最後是站在講台,當中的過程很長遠,需要不斷磨練自己!

 在我的工作中,有三年的時間在做業務,主要原因是我發現:在講台上即使講了再多,仍舊缺乏實際擔任業務員的經驗,如此無法說服台下受訓的業務員,因此我自己請調業務單位,親身經歷做業務的工作,之後再調回公司內部教育單位,從事市場行銷的工作。

 對於即將踏入社會的新鮮人,我要提醒一點:對於找工作,千萬不要「眼高手低」。新鮮人雖可以自行設定畢業後想要的工作內容還有薪水等級,但萬一面臨僅有一項工作可以選擇而薪水較低時,應該先選擇接受此項工作,藉此增加社會歷練,而非著重於薪水高低。依我過去的經驗:我的首份工作僅有兩萬二的薪水,低於當時大學畢業即有至少兩萬五的起薪,但是卻因此換取更多社會經驗也是不錯的經歷。

 我的座右銘是:「活得開心!」願與學弟妹共勉之。